骆烨又带着学生们读英语了。
"I play table tennis and do Tai Chi.What sports do you like?"
今天一早,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体育馆外,几十名学生看着手上的材料,跟着领读组长读英语。七点左右,气温还不高,路上的学生经过这里会围着看一会儿。
(资料图)
“有十几个学生就是因为围观,被吸引进我们这个‘小团体’的。”骆烨说。
爱在西湖边转悠的老杭州应该对六公园的英语角不陌生,曾有人称它是“杭州最大的民间英语角”。2006年,当时骆烨还是中策职校的一名学生,每逢周日她会和同学去英语角参加活动。去年,她以职工的身份加入中职教育,并在学校里办了个英语角。
过去带着同学学英语如今领着学生办了个迷你英语角
2006年的暑假,家住拱宸桥的骆烨坐着公交,第一次去六公园的英语角。彼时职业教育“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”的培养模式正逐步完善,骆烨学的是中策职校的国际酒店管理专业,是个“中新合作班”,毕业后通过选拔考试可以去新加坡继续深造。去新加坡读书上课是全英文的环境,所以英语是一项必备技能。
“当时我们学的普遍还是‘哑巴英语’,会写不会说,我进校之后组了一个英语社团,也是我们专业里第一个英语社团,在这个社团里都是些志同道合的同龄人,大概三十多名学生,大家就想一起去六公园练口语。”骆烨回忆,一群人刚去时胆子小,不敢交流,“在英语角遇见了热心肠的俞爷爷,他是一位大学退休教师,在他的引荐下,我们认识了一位电子科技大学的外教,大家就一起‘搭伙’对话,然后慢慢融入进去,后来形成了习惯,每周日十点左右到下午一两点之间去。”
去年,一直在酒店行业工作的骆烨回到了中策钱塘学校,成了文印室负责老师。中策钱塘学校副校长包红是骆烨读职校时的教导处主任,对骆烨当时组织的英语社团印象深刻,“包校长在今年年初找到我,告诉我她想做一个属于中策钱塘的英语角。”
郑剑男是中策钱塘学校的英语老师,英语角筹划好后,他和骆烨搭档,一个负责准备英语素材,一个负责组织学生做统筹,“我们觉得利用早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来做这个活动非常合适,因为这个时间段大脑刚好清醒,而且正好是其他学生出寝室去早读,伴着我们的读书声去上课,也能调动大家一天的积极性。”骆烨说。
“我们逢周二、周四活动,早上六点五十分左右,学生们起床、吃早饭,差不多七点十五分到英语角,活动到七点四十分。”骆烨把英语角的流程捋了一遍,“每周都会整理更新不同的英语材料,学生们跟读,然后编对话,做情景模拟或小游戏,学习相关词句。”
学生们学英语劲头十足最近的主题是亚运会
很多人有误解,觉得中职学生只会在升学后的专升本考试中接触到英语,认为学英语没必要,但和骆烨当初一样,如今,在杭州部分中职学校的部分专业中,也要上英语课。即便如此,参加英语角不仅要早起,还要花时间消化材料,能招到多少成员,骆烨心里也没底。
3月初,他们开始向全校宣传英语角,没想到首次招募成员就来了八十多名,之后还有十几名学生被陆续吸引过来,此外,一些围观学生直接加入进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。英语角办到现在,没有一个学生退出,这群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,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。
杨勇让骆烨印象格外深刻,他的英语成绩并不突出,但很愿意来学,和学生们对话、演情景剧一阵子,变得对英语格外上心,“我后来侧面去了解了这个孩子的近况,他总会拿着英语角的材料去找老师,问单词什么意思、怎么拼写,所以英语角的十几分钟其实是个引子,学生们会自发花时间更深入地解读材料。还有我们的社长朱良佑,他英语基础比较扎实,在每次活动中会默默地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,鼓励他们多开口、多参与,在这次期中考试中,他英语考了100分,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。”
杭州亚运会马上要开幕了,中策钱塘学校的英语角最近的主题都和亚运会有关,通过模拟场景,学相关词汇和句子,“学生们都想去现场当志愿者,为亚运会出一份力。”
关键词: